XX市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结报告
2025-11-27 0

XX市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结报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XX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关系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通过系统性谋划、体系化推进与精细化落实,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一、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市紧紧围绕创建工作提质升级的目标,坚持守正创新,综合施策,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深化区域协作和聚焦能力建设等多项举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呈现出基础更加牢固、内涵更加丰富、局面更加生动的良好态势。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与示范引领

 

XX市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置于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高位谋划与强力推动,确保创建工作方向明确、步调一致、落实有力。市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前谋划、精准定位,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标杆意义和典范效应的示范单位。市委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从政治性、共同性、现代性、融合性、规范性五个维度,对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安排,明确了工作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和责任体系,为创建工作谋得远、落得实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确保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和座谈会,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坚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鲜活实践相结合,鼓励基层单位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在此过程中,着力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基层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创建工作从“部门抓”向“全域抓”转变,从“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将民族团结进步的要求融入网格化管理、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各项具体工作中,使创建工作不仅成为一项政治任务,更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载体。这种以基层创新实践带动全局工作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全市参与创建工作的内生动力,为开创XX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注入了强大活力。

 

(二)健全制度体系,夯实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保障工作行稳致远的关键。XX市委统战部牵头,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员覆盖的原则,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工作方案,为创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立足XX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特点,精心打造了“XX名城美美与共XX蝶变同心筑”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通过品牌赋能,提升创建工作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使之内化为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为推动品牌建设实体化运作,建立并完善了“1+7”民族工作长效机制。“1”即建好建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贯通的民族工作体系,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和工作部署能够一竿子插到底,实现上下联动、指挥顺畅。“7”则涵盖了七个方面的配套机制,包括健全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模范典型“选树育用”机制、分级分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机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机制、风险隐患排查预警机制以及工作成效评估反馈机制等。这一系列制度设计,环环相扣、相互支撑,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创建工作闭环管理体系,推动了创建工作从“分散式”向“体系化”、从“运动式”向“长效化”的深刻转变,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深化区域协作,拓展交往交流交融广度深度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