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党组2025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报告
2025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及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将其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不动摇,强化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紧密结合区域革命老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全力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舆论环境。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与政治能力。一是突出政治引领,深化理论学习教育。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局党组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年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8次,其中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题学习研讨4次,系统学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重要文献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新文件精神,不断提升班子成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融入红色基因,传承苏区精神血脉。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红色资源,将意识形态教育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赴瑞金、于都、兴国等革命旧址参观学习6批次,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邀请老红军后代、党史专家作专题报告3场,引导党员干部从红色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传承对党绝对忠诚的红色基因,筑牢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思想防线。三是聚焦“三农”实践,提升学用结合实效。紧密联系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等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务虚会8次,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在的具体实践要求,明确工作方向,凝聚发展共识,有效防范化解在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认识偏差和思想困惑。
(二)健全责任体系,压实工作链条,全面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责任机制。局党组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将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分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年初制定印发《市农业农村局党组2025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市农业农村局党组202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均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核心内容进行部署,明确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修订完善《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明晰党组、机关党委、各党支部及科室(单位)的责任清单。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织密防控网络。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市农业农村局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防控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通知》《市农业农村局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对理论学习、阵地管理、舆情应对、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作出具体规范。建立完善了覆盖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联络员队伍,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机关党委组织协调、相关科室(单位)分工负责、全员积极参与”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和责任链条。三是强化风险研判,提升防范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建立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机制,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政策出台、敏感涉农事件、关键网络平台,定期开展分析研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周报告、月研判、季分析、年总结”制度。全年组织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4次,形势分析研判会6次,及时传达学习市委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通报和市直机关工委相关会议精神,通报本局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有效提高了风险防范化解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精准性。
(三)管好守牢阵地,强化舆论引导,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一是建强网络阵地,壮大主流声音。深刻认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复杂性,坚决扛起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优化升级“农业农村”政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门户网站等自有平台,开设“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实践”、“农技课堂”、“惠农政策解读”等特色专栏,全年发布原创信息1200余条,总阅读量超300万次,其中多篇反映乡村振兴成效的报道被省级以上媒体转载。组建由35名青年骨干组成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制定实施《市农业农村局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管理与考核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干部职工在社交平台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抵制网络谣言和错误言论。二是强化阵地管理,筑牢安全屏障。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确保所有对外发布信息导向正确、内容准确、安全合规。修订完善《市农业农村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市农业农村局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市农业农村局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指南》等制度规范。投入专项资金,对局门户网站、业务系统、办公网络进行安全加固,全年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专项检查4次,完成关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2个,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2次,有效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舆情监测,有效引导处置。建立健全涉农网络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处置联动机制。配备专业力量,利用技术手段对涉及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保、农村改革、农民权益等方面的网络舆情进行7×24小时监测。对监测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会商、第一时间处置。全年稳妥有效处置涉农敏感网络舆情15起,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有效防止了负面舆情发酵扩散,维护了农业农村部门的良好形象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