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最新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材料汇编(7篇)
走心走新走实让全会精神宣讲直抵人心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圆满闭幕。会议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宣传,使全党全社会领会好全会精神。宣讲作为连接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桥梁,是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关键一环。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宣讲工作上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确保宣讲工作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生命力,直抵人心、凝聚共识、激发力量。
注重宣讲语言,用通俗易懂的乡音,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宣讲的本质是沟通,是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要让精深的思想转化为大众的共识,让高深的理论转化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在语言的转化上下功夫,实现从“官方话语”到“大众话语”的切换,从“理论术语”到“生活语言”的转变。各级党组织必须着力提升宣讲的亲和力与渗透力。要组织宣讲骨干原原本本、全面系统地研读全会公报等文件,准确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确保宣讲内容不跑偏、不走样。要鼓励并要求宣讲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学习运用群众语言。要学会将宏伟的蓝图转化为身边的目标,将科学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将严谨的论断转化为生动的比喻,让宣讲内容“活”起来、“动”起来,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可在宣讲中设置交流互动环节,耐心解答党员干部群众的疑问,倾听他们的感受和见解,确保全会精神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创新宣讲形式,用鲜活多样的载体,推动全会精神走深走实。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阅读习惯碎片化、审美需求个性化。要想提升宣讲实效,就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的传播规律,大胆探索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形式上的“新”,不仅能够有效吸引眼球,激发兴趣,更能通过多维度的感官刺激,加深对宣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各级党组织要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让宣讲形式“潮”起来、“活”起来。要拥抱新技术,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VR/AR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云宣讲”“微课堂”等线上宣讲品牌。制作一批内容精炼、形式新颖、易于传播的融媒体产品,如H5、图解、动漫视频等,实现精准推送、裂变传播,让全会精神随时随地可学可看。要探索新表达,支持将全会精神融入诗歌朗诵、主题书画展等艺术形式中,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情动人、以美育人。要构建新矩阵,整合各类宣讲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结合、传统现代互补、集中分散并行的立体化宣讲矩阵,确保全会精神能够有效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浸润每一个心灵。
聚焦宣讲成效,用以学促干的导向,推动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宣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讲”本身,而在于“用”,在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只有当党员干部群众感到全会精神与自己息息相关,并且能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金钥匙”时,宣讲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实现了从“知”到“行”的飞跃。各级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实”的导向,将推动宣讲“走实”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突出实践要求,宣讲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讲明白“怎么办”“怎么干”。要鼓励基层将学习全会精神与制定工作计划、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重点项目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清晰的工作思路、有效的政策举措和显著的工作成效。要健全反馈机制,建立宣讲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及时了解宣讲对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产生的影响。要以推动事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果,来最终检验和衡量宣讲工作的成效,确保全会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让全会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心田,如战鼓催征般激发力量,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以“小”见“大”让全会精神宣讲入脑入心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宣传,使全党全社会领会好全会精神。在宣讲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善于以“小”见“大”,让全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推动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选准小切口,讲透大道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涉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要让这样博大精深的精神被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就需要选准“小切口”。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如农民、工人、学生、社区居民等,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关注焦点,找到与之契合的切入点。对于农民群体,可以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等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入手。对于工人,则可以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内容,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宣讲。在宣讲时,要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官话”“套话”,而是要说“白话”“家常话”。将全会精神中那些理论和政策,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案例,从日常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小事中引出大道理,让群众在“拉家常”式的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全会精神的熏陶,真正做到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
搭建小平台,汇聚大能量。宣讲全会精神,需借助一定的平台和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各种“小平台”,让其成为传播全会精神的有力阵地,汇聚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强大能量。一方面,要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文化传习所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将全会精神融入其中,让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全会精神。同时,要善于利用社区的休闲亭、小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活动,将这些地方变成宣讲全会精神的“小课堂”,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接受到全会精神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视频、文章等,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宣传全会精神。还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线上宣讲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全会精神,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扩大全会精神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汇聚起全社会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强大合力。
聚焦小问题,彰显大成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发展。在宣讲过程中,我们要聚焦群众关心的“小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彰显全会精神的“大成效”。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聚焦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全会精神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群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为群众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让群众看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对照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全会精神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