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五五”精神心得体会汇编(14篇)
察民情、谋实策、求实效谱写民生建设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深入一线察民情、聚焦痛点谋实策、真抓实干求实效,以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扎实推进民生保障走深走实,切实纾民忧、暖民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建设新篇章。
倾心察民情,深入一线感知民生冷暖。“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生活,才能摸准民生脉动、感知百姓冷暖,为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在“十五五”规划窗口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以“身入心至”的姿态,把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作为履职之本。要“沉浸式”走访,带着问题走进居民家中、融入社区院落,与群众促膝谈心,将诉求困难详细记录,建立详实“民情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要“多渠道”纳言,既用好政务APP、民情热线等线上渠道,也在社区设置意见箱、召开议事会,邀请群众共商共议,从家长里短中捕捉共性诉求。更要“系统性”建档,对社情民意按领域分类,厘清“立即办”的当务之急与“逐步推”的长远需求,界定个性与共性问题,形成清晰的民情清单,为后续精准施策、高效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扎实的民情调研、科学的分析梳理,真正把“民生冷暖”转化为“治理清单”,让每项决策顺乎民意、每项服务温暖民心。
倾力谋实策,聚焦痛点破解急难愁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干部的行动号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十五五”民生目标为牵引,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将“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勇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要坚持精准把脉、靶向施治,面对管道堵塞、证件办理等即时性问题,实行“接诉即办、一次清结”,以速度传递温度;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跨部门事项,推行“一事一策、专班推进”机制,打通中梗阻;面对物业服务、环境整治等共性难题,则要深挖根源、推进系统治理,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走深走实。也要善用科技赋能治理,建设“智慧民生”平台,通过数据研判民生需求、智能匹配资源,推动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持续打通民生堵点,让民生服务可感可及、高效便捷,以科学精准之策回应民生关切,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倾责求实效,真抓实干筑牢幸福根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好民生工作,重在务实担当、贵在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实效导向,既要做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确保每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务实有效。要推动服务资源直达基层,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依托“家门口”服务站点和“一站式”便民中心,实现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同时要注重民生项目的长效运营,落实“建管用”一体化机制,既确保设施建得好,更保障服务用得久。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尺,建立实事办结回访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数据监测等方式,跟踪项目实效、听取真实反馈,对运行不畅的服务及时优化,对群众新需求快速响应。唯有扎实办好每件民生小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才能赢得群众真信任、筑牢幸福硬根基,为绘就“十五五”民生新图景注入持久动能。
向阳向新向民奔赴“十五五”规划时代之约
xx月xx日至xx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xx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干部应秉持向阳、向新、向民之心,以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满怀豪情奔赴“十五五”之约。
向阳而生,以党的领导领航定向。“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从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到经济发展的稳健前行;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回望“十四五”,面对一次次重大挑战,无数党员干部信仰如磐、初心不渝,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迈出一大步。“十五五”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十五五”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各领域,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五年沉淀的经验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定力,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向新而进,以创新驱动乘势而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嫦娥”奔月、“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到5G网络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从体制改革、技术攻坚,到科技赋能、发展提速,每一次向前的奔涌动力,都燃烧着创新探索的内核。在“十五五”时期,面对科学技术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拿出“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式,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攻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力弘扬创新文化,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价值导向,在奋进的征途上留下闪亮的求索印记。
向民而行,以实干为民勇往直前。五年规划,是“国事”,也是“家事”,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至上的标尺刻在心上、握在手里、落在脚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直接回应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最现实、最关心的需求,通过任务清单化、责任明确化的方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真正做到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干部“心上事”,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动“十五五”发展的磅礴力量。
同心同频同音绘就“十五五”规划民生底色
xx月xx日至xx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xx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作为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使命。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满意”作为编制谋篇的最高标准,俯下身子察民情、打开窗子汇民智、掏心窝子解民忧,不断绘浓“十五五”规划的民生底色。
俯下身子察民情,让规划方向与群众期盼同心共向。民情藏在田间地头的脚印里,躲在街头巷尾的闲谈中。驻村书记董桂林用“蹭饭工作法”敲开村民家门,在一碗面条里听出留守老人的牵挂、滞销特产的困境;社区网格员带着“民情台账”逐户走访,把“加装电梯难”“停车位不足”等细碎诉求记在本上、放在心上。“十五五”规划是饱含温度的民生承诺,是托起百姓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常到田间地头、果园庭院、工厂车间、邻里街坊中问需求,“今年的收成怎么样、生意好不好做?”“养老托幼服务能不能满足大家需要?”通过这些“家长里短”摸清政策落实的堵点、找出民生保障的短板,按轻重缓急分类标注,实施预警管理,确保每一项民生项目都能紧贴民生、高效推进,真正实现规划方向与群众期盼同心共向。
打开窗子汇民智,让规划重点与群众智慧同频共振。民智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是发展进步的“动力源”。从一名网友的“互助性养老”建议写入“十四五”规划,到党的二十大征集超xxx万条建言,再到逾xxx.x万条网民建言涌向“十五五”,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有效提高了党和国家的决策水平。人民群众身处改革发展最前沿,对政策感知最真切。唯有坚持听民声、汇民智,把蕴藏在人民中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谋篇“十五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打开窗子”,搭建和拓宽制度化的渠道,打造领导干部信箱、线上“民意直通车”、定期基层座谈会等,让群众有地方说、愿意说、敢于说。同时,我们要善于将零散的、朴素的意见建议,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提炼,将那些蕴含着“金点子”的群众智慧,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政策,让规划重点与群众智慧同频共振。
掏心窝子解民忧,让规划实效与群众评价同音共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谋篇“十五五”规划时,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就业、医疗、教育、养老、育儿等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责任到人、节点明确的“民生清单”,积极完善配套资源、强化服务支撑,不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可触可及的民生实惠。同时,要建立健全群众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开展“政策问效日”,政策落实得好不好?项目推进得实不实?现场就能检验、扫码就能评说,真正将“民之所忧、我必行之”落到实处,确保“十五五”规划的每一篇章都转化为“民生答案”,让规划实效与群众评价同音共律。
念好“实字决”让民生愿变为幸福景
xx月xx日至xx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xx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擘画好这一阶段的宏伟蓝图,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人民福祉。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锚定人民幸福这一“国之大者”,广泛深入一线察实情下实功、出实招办实事、用实劲求实效,用心用情用力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地成景。
察实情出实招,在街头巷尾中感知民生脉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声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民意表达,只有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最鲜活的民情,才能使规划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多到群众中间去,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田间地头走一走、街头巷尾转一转、群众家中坐一坐,在走街串巷、家长里短中找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诉求最集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群众安危冷暖、所思所忧、急难愁盼了然于胸。要深入解剖“麻雀”,研究透彻问题根源症结,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真正做到从倾听民声中来、到解决问题中去,使“十五五”规划的各项内容都能精准对接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下实功办实事,在排忧解难中彰显民生温度。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民生改善不是大水漫灌的敷衍了事,而是精耕细作的系统工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拿出“绣花功夫”的细致、“滴水穿石”的韧劲,把“十五五”规划确定的每一项目标任务都做实做细。要聚焦群众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的痛点、难点、堵点,建立“关键小事”台账,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实施“系统诊疗”,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提升,用立竿见影的行动回应期待,让群众在及时解决的小事中感受到治理温度。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简化办事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办理民生事项更加便捷高效,以优质服务提升群众对民生工作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用实劲求实效,在久久为功中提升民生福祉。为民服务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群众体会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把评价的“大门”常打开,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查找“停留在笔头、搁置在案头”“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顽瘴痼疾,最大程度实现群众监督全过程无死角。要坚持把群众反映当作警示、鼓励当作勉励、点赞当作认可,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要多杀几个“回马枪”、多来几次“回头看”,主动前往一线“把脉”,现场开展集中“会诊”,坚持现场协调、现场解难,逐项复检、逐条过筛,真正把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实,确保为民服务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