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文抄袭问题的专项调研报告
2025-11-19 30

关于公文抄袭问题的专项调研报告

 

 

一、引言

公文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传达政策、部署工作、沟通协调、反映情况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部署的落地成效、行政效能的提升水平和政府公信力的构建。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文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牍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公文抄袭这一“顽疾”仍未彻底根治,甚至呈现“隐性化”“多样化”趋势,成为影响工作质效、损害机关形象的突出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部署,响应多地开展的公文抄袭专项整治行动,本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数据梳理、案例分析、基层访谈等方式,对当前公文抄袭的现状特征、形成根源、潜在危害进行了系统调研,并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治理对策,旨在为推动公文工作提质增效、重塑求真务实文风提供参考。

二、公文抄袭的现状特征与分布规律

(一)总体态势:抄袭问题仍较突出,呈现局部反弹趋势

根据2025年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披露的数据,2024年以来,各级纪检、督查部门共抽查机关公文2.3万份,其中存在不同程度抄袭问题的占比达8.6%,较2023年上升1.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整治力度持续加大,但公文抄袭问题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分地区和单位甚至出现反弹,反映出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从地域分布看,中西部部分省区问题相对集中,内蒙古、青海、广西、甘肃、陕西等多地近期密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侧面印证了当地公文抄袭问题的突出性。从曝光频率看,近两年来,全国范围内公开通报的公文照抄照搬案例至少有51起,涉及17个省区市,平均每月曝光2起以上,抄袭问题已成为机关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高频乱象。

(二)层级与领域分布:基层单位高发,综合性材料风险最高

公文抄袭呈现明显的层级分化特征,基层单位成为重灾区。统计显示,近八成“文抄公”集中在基层,其中县区政府科级部门占比高达45%,乡镇、街道、社区、农村等累计占比接近35%,而机关处室抄袭率仅为6.7%,远低于基层单位的11.3%。

不同层级单位的抄袭内容存在显著差异:县区科级机构以党建材料和综合性公文抄袭为主,占比超过六成;乡镇、农村主要照抄党建材料,抄袭方式包括照搬网络范文、相互抄袭、复用上年材料等;街道、社区则侧重照抄宣传资料,常出现落款错误、地域名称不符等低级问题。

从材料类型看,综合性材料抄袭风险远高于业务性材料。专项检查数据显示,工作总结、调研报告、政策方案等综合性材料抄袭率达13.5%,而业务报表、技术规范、审批文件等业务性材料抄袭率仅为5.2%。这与综合性材料要求高、写作难度大、缺乏明确量化标准的特点密切相关。

(三)主要表现形式: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持续增强

当前公文抄袭已从简单的直接复制转向多样化、隐蔽化模式,主要呈现三种典型形态:

直接复制型:简单照搬上级文件、兄弟单位材料或网络文章,仅对单位名称、地域信息等关键要素进行象征性修改,甚至完全未改,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如广西桂林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直接复制湖南安化县的地理信息和水文描述,出现“指导湖南工作”的荒唐表述;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新盛街道的宣传资料落款误写为“郑州市公安局解放路分局宣”。

改头换面型:通过调整段落顺序、替换近义词、删减冗余内容等方式进行“伪原创”,表面上语言风格有所变化,但核心观点、结构框架、数据案例与原文高度重合。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局将州妇联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工文件改头换面后直接使用,除文头和落款外内容完全雷同。

数据拼凑型:在总结报告、调研材料中,不开展实地调研,直接拼接往年材料、统计公报、自媒体信息等,导致“去年的问题今年依然存在”“甲单位的经验套用到乙单位”等现象频发。兴海县温泉乡2017年的党课计划、讲稿与2016年内容基本一致,仅修改发文年份;某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照搬其他乡镇文本,仅替换部分数据和产业名称,出现其他乡镇名称等错误。

三、公文抄袭问题的成因剖析

(一)思想根源: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意识与政绩观错位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