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全市低空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低空经济作为融合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和综合保障的新型经济形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新增长引擎的重要战略方向。为全面评估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精准识别面临的挑战,系统谋划未来发展路径,我中心于近期组织开展了专项调研。本报告旨在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与我市实际情况,分析基本态势,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从探索阶段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据权威机构测算,20XX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XX万亿元。全国范围内,截至2024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5.7万家,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雏形。在此宏观背景下,*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开始在低空经济领域进行初步探索和布局,展现出一定的后发潜力。
(一)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初步纳入发展蓝图
市委、市政府已敏锐捕捉到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并将其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在《*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3—2024年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推进通航全产业链发展”,并将此项任务的责任落实到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此外,市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也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和数字经济,并前瞻性地提出推动低空飞行基地、无人机应急保障服务基地等关键项目落地建设。这表明,发展低空经济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为后续具体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策导向。
(二)基础设施建设起步,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坚实的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腾飞的“跑道”。我市在传统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为未来向低空经济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备受关注的*民用机场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工期为三年。同时,位于*县的通用机场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虽然这些机场目前主要定位是传统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但其建设为未来开通短途运输航线、设立飞行服务站(FSS)、开展飞行员培训以及作为无人机运营与维护基地等提供了宝贵的物理空间和空域资源,是构建未来立体交通网络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潜在应用场景广泛,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尽管我市尚未出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低空经济项目,但结合我市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潜在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在全国范围内,低空经济已在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管理、文旅消费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价值。对我市而言,广阔的农业区域为无人机植保、播种和测绘提供了天然市场;复杂的能源与工业设施巡检是无人机应用的刚需领域;在应急管理方面,利用无人机进行森林防火巡查、灾害勘察和紧急物资投送,能够极大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无人机在交通疏导、环境监测、违建巡查等方面的应用也潜力巨大。目前,部分领域可能已存在零星的、小规模的无人机作业服务,这为未来系统性地开拓市场应用积累了初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