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低效企业整治,助推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持续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工作是我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和“五未”①用地专项整治的务实之举,也是深入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品质龙泉的题中之义。今年8月以来,根据市政协202x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市政协成立由刘赤波主席牵头、付建伟副主席具体负责,政协相关专委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召开“低效工业企业整治”相关工作调研座谈会,外出考察学习,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当前工作现状和基础。王浩省长在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现场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全省各地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强势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市开发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亩均税收仅9.7万元/亩,与全省(37万元/亩)、丽水市(15万元/亩)目标要求相差甚远,使我市有限的工业用地产出效益低下,进而导致我市一部分成长型企业发展空间受限。低效工业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租赁问题,且普遍安全管理缺失,极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给周边企业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影响和隐患。因此,持续推进我市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工作已经是摆在我市面前一项重大、艰巨、紧迫的工作任务,更是推进我市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根据《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腾笼换鸟”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我市分别以亩均税收1万元、3万元、5万元为目标,全面、扎实、稳妥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工作。其中,2022年被列入低效工业企业整治对象的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企业共76家,涉及企业用地共1051.7亩,其中,改造提升类企业47家687.1亩,腾笼换鸟(政府收回)类企业29家346.6亩。根据低效工业企业整治工作要求,2023年亩均税收将提升到5万元,整治企业将达164家,约占开发区入园企业的55%。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是认真摸清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全面开展低效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建立企业数据库,并按产业类型、区域分布、经营状况、土地面积进行科学分类和具体分析。二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聚焦“高耗低效”“闲置用地”“违规租赁”三大重点问题,制定《经济开发区2022年低效工业企业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对象、分类标准、整治措施、处置流程等。三是扎实推进整治工作。组建三个专班小组积极推进整治,跟踪指导企业扩大产能、产品转型、提高税收,引导低效工业企业盘活闲置用地,协调解决“腾笼换鸟”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问题,帮助腾换接盘企业办理建设代办服务、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目前,我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退工业低效用地,建设产业聚集型园区为主要整治方向,助力产业从质量、效率、动力三方面变革,已经完成低效工业企业整治44家575.3亩,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7.9%和54.7%,其中改造提升类企业32家407.7亩,腾笼换鸟(政府回收类)12家167.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