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发展和改革局2026年度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县发展和改革领域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我局结合职能职责,聚焦经济、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对2026年可能面临的国家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研判。报告如下:
一、2026年本部门国家安全总体形势与风险评估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和供应链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5年至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仍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基础尚不稳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在此背景下,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协调部门,我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警惕并有效应对各类国家安全风险。预计2026年,我局主管领域将主要面临以下三类重大风险:
(一)经济安全领域风险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局承担着全县经济运行调度、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产业布局优化等核心职能,是维护县域经济安全的前沿阵地。
一是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整风险。当前,我县正聚力实现“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大关”的目标。然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传导至县域层面。同时,国家为应对宏观形势变化而适时调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对我县重大项目的资金保障、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以及市场主体预期产生直接影响。若政策衔接不畅或应对措施不力,可能导致投资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从而影响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是重大项目推进中的渗透与破坏风险。重大项目,特别是涉及能源基地、交通枢纽、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关系国计民生和区域发展命脉,历来是外部势力渗透、干预、窃取秘密的重点目标。根据国家安全机关近年披露的案例,境外机构和人员常以商业合作、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为掩护,试图非法获取我国核心技术、关键数据和项目规划信息。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风险。我县部分重点产业,尤其是一些新兴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可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高端设备、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存在对外依赖。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脱钩断链”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一旦外部供应中断或受到限制,将直接冲击我县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依据“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要求,我局在进行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时,需充分评估产业链安全。若对供应链风险识别不足,未能引导企业建立备用供应渠道或推动关键环节本地化替代,在2026年及未来可能面临“卡脖子”困境,阻碍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粮食安全领域风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局在保障粮食稳定生产、地方储备粮管理、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