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抓基层打基础的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问题。这些党组织就像“木桶上的短板”,不仅拖了全县党建工作的后腿,更影响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县域发展大局。就拿去年来说,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基层党组织专项排查,发现有12个村党组织、3个社区党组织存在明显的软弱涣散迹象。有的村党组织班子不团结,一年开不了几次像样的党会,村里的大事小情没人牵头管;有的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弱,居民反映的物业、养老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就会动摇,各项工作部署就难以落到实处。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大家正视问题、找准症结,拿出硬招实招,彻底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症结所在,筑牢整顿思想根基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只有把问题的根源看透、把表现摸清,才能找准整顿的突破口。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仅影响党组织自身的形象和战斗力,更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空转”,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软弱涣散动摇执政根基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如果这个“末梢”出了问题,党的肌体就会出故障。从我县情况来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危害已经逐步显现。一是政令传达“中梗阻”。有的村党组织对上级部署的工作敷衍塞责,比如去年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个村硬是拖了三个月没动静,最后被市里通报批评,影响了全县的整体进度。这就是典型的对上级决策部署不执行、打折扣,导致政策在基层落地“最后一公里”出现梗阻。二是服务群众“打白条”。一些社区党组织对群众的诉求“左耳进右耳出”,像城东社区,居民反映小区停车位不足问题快两年了,社区党组织既不向上反映,也不主动协调物业解决,导致群众多次到县里上访。这样的党组织,怎么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三是矛盾化解“踢皮球”。在一些矛盾纠纷较多的村,党组织不敢直面问题,遇到村民纠纷就推给乡镇,导致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去年,我县就有一个村因土地承包纠纷处理不当,引发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四是发展引领“靠边站”。部分软弱涣散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上毫无作为,班子成员自己都“等靠要”,更别说带动群众了。对比邻县那些党建强、发展快的村,我们的差距一目了然。
(二)“病因复杂,症状多样”,软弱涣散表现形式各异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逐一排查、分类施策。从排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班子瘫痪型”。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能力不强、威信不高,班子成员各自为政,甚至拉帮结派、内耗严重。比如,李家村去年换届时,新当选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因为权力分配问题闹矛盾,半年时间没开过一次完整的村“两委”会议,村里的工作基本停滞。二是“能力不足型”。一些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作不熟悉、不会干。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有的村党组织不知道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只会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布置的“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年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的村还有8个。三是“作风漂浮型”。有的党组织班子成员宗旨意识淡薄,不愿深入群众,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漠不关心。有群众反映,有的村干部一个月难得下一次村,就算去了也是走马观花,问问情况就走,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制度空转型”。虽然各项制度都挂在墙上,但执行起来大打折扣。“三会一课”流于形式,有的村一年下来,党小组会开不了几次,就算开了也是念念文件、走走过场;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群众对村里的财务收支、重大事项一无所知,难免产生猜疑和不满。
(三)“根源在哪,必须找准”,软弱涣散成因深度剖析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根源。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我们要深入分析、精准画像。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部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把党建工作当成“主业”,而是当成“副业”,认为抓党建不如抓经济见效快,平时把主要精力放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上,对党组织建设不管不问。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村里不出大事,党建工作抓不抓都一样。二是队伍建设有短板。选人用人不规范,有的村党组织书记是“矬子里拔将军”,没有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人选出来。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35岁以下党员占比不足20%的村有15个,年轻党员发展缓慢,新鲜血液补充不足。三是保障机制有欠缺。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不足、活动场所简陋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县还有6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足100平方米,有的甚至连像样的会议桌都没有。村干部待遇偏低,导致一些有能力的人不愿干、不想干,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四是考核问责不到位。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重形式轻实效,导致一些党组织只注重表面工作,不注重实际效果。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问责力度不够,有的虽然被认定为软弱涣散,但没有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四)“形势逼人,不容懈怠”,整顿工作刻不容缓
当前,我县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来引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整顿,就会影响全县发展大局。一是乡村振兴“拖后腿”。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如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就无法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县有个村,因为党组织软弱涣散,引进的特色种植项目没人组织实施,最后不了了之,错失了发展机遇。二是基层治理“掉链子”。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如果党组织软弱涣散,就无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去年以来,我县发生的几起信访积案,都与当地党组织软弱涣散、化解矛盾能力不足有关。三是群众信任“打折扣”。群众看我们党,首先看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如果基层党组织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群众就会对我们党失去信任。这几年,我县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虽然有所提升,但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二、压实各方责任,凝聚整顿强大合力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只有责任明确、分工具体,才能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一)“责任到位,工作才能到位”,明确各级党组织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