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才,会议全面总结了2024年以来全市老龄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并对两个重要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和推动。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部署会,更是一次动员会、推进会,目的在于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共同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再上新台阶。下面,结合大家讨论的情况,我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下一步如何纵深推进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察势而明,深刻把握老龄事业发展新方位
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我们必须面对并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它带来了挑战,比如社会保障压力、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等;但更蕴含着机遇,“银发经济”潜力巨大,老龄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应对它。我们必须跳出就养老谈养老的局限,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审视和谋划,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
(一)要认清“时”与“势”,下好战略谋划“先手棋”。当前,我们正处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人口老龄化的“时”已经到来,其发展之“势”不可逆转。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前瞻眼光,加强战略预判和顶层设计。不能等到问题成堆了再去解决,而是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就像下棋,高手走一步看三步,我们在老龄工作上也要看得远、想得深,确保我们的政策规划、产业布局、服务供给能够跟上甚至适度超前于老龄化的发展步伐,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要统筹“供”与“需”,绘就服务保障“全景图”。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简单的“生存型”向高质量的“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从供给侧发力,精准对接和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不能我们提供什么,老人就只能接受什么,而应该是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力提供什么。要像绘制一幅精细的“地图”,全面摸清我市老年人群的底数、分布、需求偏好,同时盘点清楚我们现有的服务资源、供给能力,找准供需之间的差距和短板,从而精准施策,实现供需有效匹配、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