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主席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2025-08-25 0

 

文联主席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尊敬的审计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统一安排,审计组进驻我会,对我本人自2022年8月至2025年8月担任XX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县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这既是对我本人三年来履职尽责情况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我县文联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的一次精准“体检”,更是促进我会未来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鞭策。我坚决拥护县委的决定,并在此对审计组各位领导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任职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团结带领文联全体干部职工及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忠诚履职,勤勉工作,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从政规定,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推动XX文艺事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下面,我谨就任期内个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从五个方面向审计组作如下述职,恳请各位领导、同志们审查。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

作为县文联的主要负责人,我始终将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履行经济责任的根本前提。我深刻认识到,文联工作不仅是文化工作,更是政治工作,其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服务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坚持政治引领,确保经济活动服务中心大局

我始终坚持党管文艺、党管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确保文联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在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上。

1.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赋能乡村文化经济。我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认为文艺在“塑形”与“铸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年来,我们牵头制定并实施了“文艺点亮乡村”行动计划。累计争取并投入专项资金约12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拨付80万元,整合社会捐赠及企业赞助40万元。我们组织了超过200人次的作家、艺术家、摄影家等深入全县15个乡镇(街道)的40余个重点村寨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不仅催生了描绘XX新农村新风貌的诗歌、散文、美术、摄影等文艺作品500余件,更通过“文艺+”模式,为部分乡村的文旅产品进行文化创意赋能。例如,我们为“楠木园”景区的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设计,为“高家湾”的农家乐创作文化墙绘,为“千年古茶园”策划并举办了“茶韵诗会”,有效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间接带动相关村寨年增收约80万元,实现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积极服务文旅融合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转型。紧跟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旅兴县”战略,我主持文联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决定将工作重心向文旅融合倾斜。我们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建立了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策划重大文旅活动。三年来,由文联主导或深度参与的重大文旅项目经济活动总额约350万元。其中,最重大的项目是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的“神秘乡·魅力XX”全国摄影大展暨文化旅游节。为确保活动经费规范使用,我们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管理,每一届活动的经费预算都经过党组会审议,并报县委宣传部审批。三届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1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50万元,市场化运作及赞助60万元),所有大额支出均通过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投标程序进行。活动吸引了国内外近千名摄影家和数万名游客,直接拉动旅游消费近2000万元,极大提升了XX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我组织文联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将其融入文艺创作和经济活动中。我们设立了“绿水青山·美丽XX”生态文艺创作专项扶持基金,三年来累计支出15万元,扶持了30余个以环保、生态为主题的文艺项目。我们举办了“XX生态美”主题书画展,所有展品义卖所得8.5万元,全部捐赠给县环保基金会,用于乌江流域生态保护宣传。在文联机关内部,我们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办公经费中的水电、纸张等消耗相比2022年初下降了约18%,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二、重要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

作为单位“一把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制定有效政策措施,是驱动事业前行的核心职责。我深知,没有规划的经济活动是盲目的,没有政策的资源投入是低效的。任职伊始,我便组织力量对全县文艺事业发展的现状、瓶颈与机遇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科学制定《XX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

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文艺家协会、基层文艺骨干意见的基础上,我主持制定了《XX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该计划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总体目标,并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强基础、树品牌”四大核心任务,设计了四大工程,并配套了相应的经济保障措施。该计划经县委宣传部批复同意后,成为我任期内所有重大经济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二)精准实施四大工程,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1.“乌江神韵”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这是行动计划的核心。为解决我县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我们设立了“XX县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专项资金”。资金主要来源于县级财政年度预算拨款,三年来累计投入280万元。为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高效,我牵头制定了《XX县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虽然我们县没有现成的细则可供参考但我们借鉴了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细则明确了申报、评审、立项、中期监督、结项验收和绩效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执行情况:三年来,共扶持了包括长篇小说、大型摄影画册、地方戏曲剧本、系列纪录片等在内的68个重点文艺项目。所有项目均签订规范合同,资金拨付严格按照项目进度执行。

效果情况:该工程成果斐然。其中,长篇小说《傩魂》获贵州省“五个工程”奖提名,摄影组图《高山移民新生活》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我们本土的傩戏改良剧目《山祭》在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金奖。据不完全统计,受扶持作品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个,市级奖项42个,极大提升了XX文艺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报告显示,专项资金的产出效益比达到了1:3.5(即每投入1元,产生约3.5元的社会文化价值)。

2.“德艺双馨”文艺人才培育工程。人才是事业之本。我们累计投入95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我们与省文联、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三年来共选派35名优秀中青年文艺骨干赴外地进行为期1-3个月的脱产研修;在本地举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看稿会28期,培训基层文艺爱好者和业务骨干超过1500人次。经费支出严格遵守培训费管理规定,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在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此举有效改善了我县文艺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文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宝贵的智力资源。

3.“书香XX”文化惠民服务工程。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我们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