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大学学习教育总结报告
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于7月底告一段落,XX大学党委严格遵循上级部署,在前期系统梳理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对本次学习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与反思。本报告旨在系统回顾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主要成效与经验,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下一步巩固深化成果、构建长效机制作出明确规划。
一、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XX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任务与现实检验。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全校上下闻令而动、精心组织,累计开展各层级专题学习研讨350余次,覆盖党员干部及关键岗位人员超过18000人次,新建立或修订完善相关长效机制28项,通过自查与督查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115个,整改完成率达到100%。通过构建“学思践悟、查改贯通、建章立制、督导问效”的四维闭环工作机制,学校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8.5%,涉及作风问题的信访举报数量同比减少22%,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坚持高位统筹与责任压实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与作风建设相融合、坚持问题导向与长效治理相贯通”的宝贵工作经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作风保障。
(一)学习研讨方面:筑牢思想根基,强化理论武装
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为此,我们始终将学习研讨置于首要位置,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坚持高位引领,实现学习全覆盖。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头雁”效应,率先垂范,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开展了12次专题集中学习。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深入联系院系进行宣讲,有效带动了全校的学习热潮。学校层面统一印发了详尽的《XX大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内容、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各二级党组织参照方案,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形式,确保将学习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例如,XX学院党委创新性地开展了“每周一案”警示教育,选取近年来教育系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使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和震撼力,累计开展40余期,覆盖全体教职工。通过这种上下联动、层层递进的学习模式,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实效性。为避免学习流于形式、陷入“文件到文件”的空转,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化、立体化的学习载体。除了传统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还广泛运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校开发的“未名党建”线上平台,开设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专栏,推送权威解读、视频课程、测试题库等资源,累计访问量突破10万人次。同时,邀请XX市纪委监委专家来校作专题辅导报告,深度解读政策界限与纪律红线。各单位也积极创新,如XX医院党委组织关键岗位人员赴XX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通过鲜活的案例和直观的感受,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XX学部则举办了“学者论坛”,邀请校内法学、管理学领域的知名教授,从学术治理、大学管理现代化等角度,探讨作风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跨学科的研讨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推动了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三是突出学用结合,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坚决反对学用“两张皮”,强调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要求各单位将学习研讨与年度重点工作、巡视整改任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在学习讨论中,普遍设置了“如何结合本单位实际,将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的议题,引导大家从思想深处破除“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例如,科研管理部门在学习后,深刻反思了以往在项目申报、经费审批中存在的流程繁琐、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主动优化了科研管理系统,简化了审批流程,将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服务一线科研人员的具体行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这种以用促学的模式,不仅检验了学习成效,更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查摆问题方面:深化自我革命,精准描绘“病像”
动真碰硬、刀刃向内是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的关键。学校党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开展问题查摆,力求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全,为后续整改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拓宽渠道“开门纳谏”。我们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为此,我们坚持开门搞教育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在校内信息门户网站开设了“我为作风建设献一策”专栏,设置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意见箱,累计收到师生员工各类意见建议400余条。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累计开展调研70余场次,面对面听取一线的声音。特别是在涉及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上,如博士生培养名额分配、青年教师发展支持、校园公共设施维修响应速度等,我们都进行了重点征集和梳理。这种“背靠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有效防止了问题查摆中的主观臆断和避重就轻。
二是聚焦重点“对镜自照”。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10种新表现,对照师生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深刻的自我检视。校党委带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逐一发言,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出在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前瞻性布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敏锐性等方面存在的6大类18个具体问题。各二级单位也参照校党委做法,召开了高质量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挖思想根源,明确了整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