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向“餐桌上的腐败”宣战,以零容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
2025-07-03 1

研讨发言:向“餐桌上的腐败”宣战,以零容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

“历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餐桌上的腐败”并非小事,它是腐败现象的直观表现,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侵蚀公共资源,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向“餐桌上的腐败”等各类歪风邪气亮剑。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以零容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餐桌上的腐败”蔓延势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一、“餐桌上的腐败”表现及危害

(一)表现形式

1.公款吃喝成风:部分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各种名义用公款进行超标准接待、宴请,甚至以办公用品、会议费等虚假名义报销吃喝费用。一些单位内部食堂也成了违规吃喝的隐蔽场所,存在高档食材采购、违规消费现象。

2.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一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高档宴请,在觥筹交错中进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损害了公共利益。

3.私人会所中的隐蔽腐败:一些私人会所成为“餐桌上的腐败”新阵地,这里环境私密,消费高昂。部分公职人员与不法商人在此进行不正当交往,为腐败行为披上了一层隐蔽的外衣。

4.违规吃喝与其他腐败行为交织:“餐桌上的腐败”往往与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其他腐败行为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链条。吃喝成为了建立关系网、进行利益勾兑的重要手段。

(二)危害

1.损害公共资源:大量公款被用于违规吃喝,挤占了本应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资金,影响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质量,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破坏党风政纪:“餐桌上的腐败”违反了党的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腐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降低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影响政府公信力:公职人员的违规吃喝行为一旦曝光,会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和质疑,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民众会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正性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政府政策的执行和社会的稳定。

4.带坏社会风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餐桌上的腐败”形成的不良风气会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引发攀比之风和享乐主义思潮,破坏社会公序良俗,阻碍社会文明进步。

二、以零容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的必要性

(一)维护党纪国法尊严

党纪国法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餐桌上的腐败”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彰显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