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六个方面共18条)
一、思想认识方面
1.对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理解存在浅表化倾向。部分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停留在“读文件、记要点”层面,缺乏系统性研究和实践性思考。例如,在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时,更多关注文字表述的规范性,未能结合党史中的“延安整风”“群众路线教育”等历史经验,深刻领悟作风建设对党长期执政的根基性作用。这种认知局限导致在处置公务接待超标、调研浮于表面等问题时,仅从“纪律红线”角度简单判断,未能站在“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剖析问题本质。个别干部甚至错误认为“只要不触碰经济问题,作风小节无伤大雅”,反映出理论学习“入眼不入心”的突出问题。
2.贯彻执行的韧劲持续性不足。少数干部存在“运动式整改”思维,将作风建设视为阶段性任务。例如,在落实精简会议文件要求初期,能够严格执行“无实质内容会议一律取消”的规定,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以视频会替代现场会”“拆分长会为多短会”等变通现象。某科室为应付检查,将原本3小时的季度总结会拆分为6次“专题研讨会”,实际内容重复率达60%以上。这种“前紧后松”的工作状态,暴露出对作风建设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思想准备不足,缺乏“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
3.思想自觉向行动自觉转化不彻底。部分干部尚未建立“八项规定即行为准则”的深层认同,存在“被动遵守”心态。典型表现为:在非工作时间接待校友、同乡等私人关系时,仍习惯性选择高档场所以示“重视”;在参加非公务宴请后,对“谁买单、谁参与”等细节刻意回避,反映出对“亲清政商关系”边界把握的模糊认知。更有个别年轻干部错误认为“严管作风束缚干事热情”,在匿名问卷调查中,12%的受访者表示“过度强调纪律会降低工作创新性”,折射出思想转化的深层次障碍。
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方面
1.会议活动质效亟待提升。去年督查发现,某部门全年召开各类会议148次,其中46%的会议未形成具体行动计划,22%的会议议题与上月内容重复。在“基层减负”专项调研中,某乡镇干部反映“每周需参加3-4个市级视频会议,严重挤压实地工作时间”。更值得警惕的是“以创新之名行形式之实”的新苗头,如某单位将工作推进会改为“沉浸式体验会”,耗资8万元搭建临时展厅,但后续跟踪显示,会上提出的12项措施仅3项真正落地。此类现象暴露出“会议创新”异化为“形式主义新变种”的风险。
2.公务接待存在隐性违规。去年全市公务接待专项审计显示,接待费用同比下降15%,但“拆分票据”“转嫁费用”等问题凸显。某单位将超标接待费用分解至“培训费”“设备维护费”等科目,涉及金额达23万元;个别部门通过关联企业预订接待场所,规避费用监管系统。在接待细节把控上,仍存在“土特产伴手礼”等人情惯性,某重点项目考察中,接待方准备的手工茶叶礼盒虽单价未超标,但附加的定制紫砂壶单个价值超2000元,触碰“化整为零”的纪律红线。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