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以“学查改”之笔绘就民政清风画卷,以作风建设之魂筑牢为民服务根基
同志们: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中央八项规定犹如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宣言书”,为全党树立了“严”的标杆、指明了“实”的方向。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就是要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遵循,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民政领域落地生根,以优良作风书写新时代民政工作的“为民答卷”。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廓清认知迷雾,把握基层作风建设的“时”与“势”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更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当前,全市民政系统正处于深化改革、服务民生的关键期,既面临着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社会救助精准化等发展机遇,也需应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制度执行“中梗阻”等现实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民政工作直接服务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作风问题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寒了百姓的心。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直面问题,才能确保民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四风”问题树倒根存,需警惕“旧弊未除、新疾又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以“改头换面”的姿态潜藏于民政工作各环节。在政策落实中,有的同志对上级文件“依样画葫芦”,缺乏结合XX实际的精准施策;在服务群众时,存在“重流程轻实效”现象,将精力耗费于台账整理、报表填报,却忽视了群众的真实需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则穿上“隐身衣”,违规收送电子礼品、“隔空”操办婚丧事宜等问题时有端倪,这些行为看似“小事”,却如“温水煮青蛙”般侵蚀着民政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制度执行“肌无力”,需破解“牛栏关猫、落而不实”困局。近年来,市民政局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了多项制度规范,但在基层执行中仍存在“温差”“落差”“偏差”。部分基层单位对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安全隐患排查流于形式;社会救助领域的动态复核机制落实不到位,造成“错保”“漏保”问题偶有发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若对制度缺乏敬畏之心,再好的制度也会沦为“稻草人”。
(三)“微腐败”侵蚀公信力,需根治“蝇贪蚁腐、祸国殃民”顽疾。民政领域资金量大、政策性强,基层“微腐败”直接啃食群众获得感。在低保审批中,个别工作人员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在慈善捐赠环节,存在截留挪用、暗箱操作等乱象。这些“小官巨贪”现象,虽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却严重损害了民政系统的公信力,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