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八项规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中央八项规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刀”,是作风建设“金色名片”。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三农发展、水务建设、乡村旅游等领域任务艰巨,更需要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锤炼过硬作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现结合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
一、深学细悟八项规定精神,把握“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作风建设的“铁规矩”,更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方法论”。领导人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一要求与八项规定强调的“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一脉相承。
(一)以“轻车简从”破调研形式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八项规定第一条明确“改进调查研究”,直指“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盆景式调研”“打卡式走访”问题。例如:某县农业局曾组织20余人到某村调研粮食生产,仅停留半小时拍照便离开,导致农民反映的灌溉用水难题未解决。反观先进地区经验,农科院专家连续3年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研发出“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带动亩均增收4000元。调研要“蹲下去”:建立“1名干部+1个合作社+N户农民”蹲点机制,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30天;成果要“实打实”:将调研报告质量纳入考核,重点看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如撂荒地复耕率、农民技术培训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