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个课堂”让农村党员培训“有声有色”
人勤春来早,培训正当时。农村党员冬训春训工作是思想理论武装的“充电站”和干部作风建设的“练兵场”。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政治理论课堂、专业技能课堂、实践活动课堂,有效激发农村党员冬训春训新活力,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助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原文原著,坚持学深悟透,用“政治理论课堂”筑牢党员信仰之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为强化党员政治思想引领力,广德市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用好“安徽党员大课堂”、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等线上资源,组织农村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与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理论法律政策与干部日常工作、群众关注重点、社会聚焦热点相结合,在“搞懂弄清”上下功夫,在“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上想办法。组织党校讲师、专家学者、选派干部、党政机关干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专题宣讲,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方位、无死角地传达到每位党员干部心里。
聚焦岗位需求,坚持强基固本,用“专业技能课堂”提升党员业务能力。结合农村党员特点,把开展农村党员教育与解决党员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注重党员个人技能提升。依托甘溪村以竹代塑馆、康养基地城市会客厅、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开设种植养殖、合作经营、农村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增收致富课程,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非遗文化、康养产业等开展座谈交流活动。组织党员到农业生产、企业车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现场学习,通过党员致富能手、种植养殖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龙头企业管理人员讲解培训,了解一线生产发展情况、学习实践技能技术。积极提升广大党员在一线领域攻坚克难的能力,让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聚焦优质资源,坚持知行合一,用“实践活动课堂”强化党员综合素养。广德市充分将冬训春训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利用英烈山纪念馆、誓节镇苏村村抗战第一党支部、新杭镇时空长广纪念馆等红色教育阵地,分批组织党员现场参观学习,回顾往昔峥嵘岁月,深切体会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让党员身临其境地学习红色革命的伟大精神,更直观地淬炼党员党性,传承红色基因。将冬训春训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助推教育培训成果发挥实践效能。针对不同领域分布党员,实行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主题党日、“红色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在矛盾纠纷调解、文明创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为民服务质效。通过开展“我来讲党课”系列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
“铸魂、强基、塑形”让党员春训“收获满满”
党员春训,是党员干部在新一年的“充电”时刻,是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的关键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饱蘸信仰、实干、担当之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优良的作风,投入到春训中,在新的一年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潜心“铸魂”坚定信念,夯实“为何学”的思想根基,让“知”与“行”同频共振。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员春训,首先要深扎理论学习的根。“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在春训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理论养分。要带着信念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带着感情学,将党的理论与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连,深刻感受党的初心使命的温度,从而激发内心深处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要带着使命学,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全力“强基”提升能力,锤炼“怎么干”的过硬本领,让“学”与“干”相互促进。春训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干部要把春训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的熔炉中锤炼过硬本领。当前,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诸多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一场大考,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能力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党员干部要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创新治理方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严格“塑形”树立形象,筑牢“如何守”的廉洁堤坝,让“严”与“实”贯穿始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春训也是一次作风建设的集中教育。“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党员干部要时刻以作风标尺丈量自己的言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严守纪律底线,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决杜绝“四风”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认可。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定信念,维护党的良好形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保驾护航。
巧拆“三字锦囊”让农村党员春训“开局起势”
人勤春来早,春训正当时。党员春训是党员干部思想武装的“加油站”和实干担当的“练兵场”,对提升党员干部内在素养和外在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工作能力、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春伊始,各级党组织要聚焦内容关键点、形式赋能点、成果转化点,做优做细“训前”“训中”“训后”三道程序,为2025年农村党员春训工作“开局起势”。
聚焦“内容”关键点“强统筹”,巧拆“活”字锦囊让农村党员春训“冒热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想做好农村党员春训工作,就要把功夫下在“训前环节”,在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党员队伍的实际需求和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制定培训计划、准备备课方案,确保培训内容既符合党的理论要求,又贴近党员的工作实际。还要躬身入基层,近身访民情,走入“篱笆院”、采集“时髦事”,结合农村党员的“关注点”,拓展理论培训的“覆盖面”,做到用时事热点串起“精华理论”,用“家长里短”贯穿“精辟论断”,引导农村党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明确基层工作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农村党员春训“出实效”“见真章”。
聚焦“形式”赋能点“强创新”,巧拆“趣”字锦囊让农村党员春训“聚人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农村党员春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知识“串点成线”,打造具有“知识连贯性”的培训教育体系,才能确保农村党员全面系统地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涵养。要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体系,按照“需什么,供什么”的原则明确培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让培训课程与实践工作精准衔接,从教学方式上不断求突破。在线下,拉伸“传统课堂”延长线,将理论“实景课堂”、红色“场景课堂”、田间“情景课堂”全面整合,让农民党员在“情”“景”“理”三管齐下中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夯实“理论根基”,厚植“忠诚之志”;在线上,拓展“云端阵地”,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平台”等,将与农村党员实践工作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公益、乡村振兴等工作“摆入其中”,助力他们在“趣味受训”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民生服务“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在经风雨中“强筋骨、扬斗志、增本领、磨意志”,为乡村振兴深入发展蓄足力量。
聚焦“成果”落脚点“强应用”,巧拆“民”字锦囊让农村党员春训“添喜气”。春训成果需惠及万家,方能温暖人心、凝聚力量。农村党员春训工作,“学”字是出发点,“做”字是落脚点,要想让春训工作在广袤田野上产生深远影响,就要以“久久为功”的理念,从“细节”入手用好“为群众办实事”的“小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群众满意是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最好的尺子。要发掘和宣传那些在春训成果转化上取得显著成绩的农村党员,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带领农村党员奔赴“山水田园”“百姓庭院”“工厂车间”,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生活小事”办实、把“心头大事”办好,真正做好群众“满意事”、当好群众“暖心人”;要通过电话回访、调查问卷、平台留言等方式健全完善“问效于民”评价机制,对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并予以表彰,对问题不足进行反思并明晰完善对策,切实把农村党员春训成果转化为造福于民的成效,将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党员春训成效的“第一标尺”,真正做到训出内涵、训出成色、训出水平。
学“深”“行”远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实践中,各地要学“深”“行”远,向“每一堂课”要效率,向“每一场活动”要收获,向“每一次策划”要成果,确保党员干部能够在“内化、外化、转化”中将培训知识转化为懂民情、得民心的“为民智慧”。
“深”学与履“行”同向,既要有“思想高站位”、又要有“调研低姿态”,锻造一支“听得懂民音”的“先锋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党员教育工作,“课程设置”和“内容规划”是必须提前预习的“功课”。各地要用好百年党史“活教材”,用活党的创新理论“素材库”,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中央及地方层面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方针等深入浅出讲到党员干部的“心坎上”,助力他们在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的基础上形成“思想高站位”;要为党员干部开好“方言课程”,找到“地方方言”的“发音特色”,助力他们在躬身入一线的基层调研中,能够把民音“听得更准”,把民情“理解得更到位”,把民意“摸排得更清晰”,在“深”学与履“行”同向而行中,让迈向基层的脚步更“稳健有力”,让群众真正能够理解、乐意接受,更好地推进工作。
“深”思与笃“行”合一,既要有“闯关硬实力”、又要有“服务软办法”,锻造一支“走得进民心”的“攻坚组”。万事开头难,要想在开年为党员干部在实践工作中开个好头,各地要聚焦“硬实力”的提升“按需施教”,积极开展党的方针政策知识培训,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还要聚焦“软服务”的提升,针对在服务人民群众实践中的“个性化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微视角”聚焦人民群众热议的“关注热点”,综合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课堂教+实地练”“线上+线下”等方式,带领党员干部走入“红色场馆”“田间阡陌”“百姓人家”,在多元培训模式的融会贯通中摸清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从人民群众欲言又止的微表情和话到嘴边的弦外音中了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找到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向”,在崭新的奋斗征程上,以“拓荒牛”的姿态勇闯难关,在日复一日的奋发进取中淬炼“钢铁意志”,用过硬的“履职能力”和深情的“服务态度”打开民心,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深”造与践“行”同频,既要有“清廉俊逸骨”、又要有“解忧金刚钻”,锻造一支“聚得了民情”的“勤务队”。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作风建设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才能“拾级而上”,行稳致远。在教育培训中要把“经典故事”和“反面案例”结合,助力党员干部将学廉、思廉、崇廉、守廉转化为新征程上“自我革命”的自觉行动,以两袖清风的清廉之姿扎根基层,在俯身下沉、发现问题、推动落实的一线工作中,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做到与群众同坐“长板凳”、同说“乡土话”、同喝“一壶茶”,以“谨防白袍点墨、守住井底清泉”的态度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直接的呼声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契合点,做好服务为民的每一件事,使得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围绕“实用、实景、实践”打造党员冬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