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廉政底线,弘扬清风正气——廉政专题党课讲稿
2025-01-20 6

坚守廉政底线,弘扬清风正气——廉政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治行贿的法律法规,完善对受贿人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提高不敢腐的震慑力”。

廉政建设,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是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出台了“八项规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大力整治“四风”,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任重道远,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时有发生。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一、廉政的内涵和历史沿革

“廉”,最早见于《晏子春秋·杂下》:“廉者,政之本也。”其本义为堂屋的侧边,后引申为正直、清廉、公平、公正、廉洁等含义。“政”,则指政治、政事、政务等。“廉政”,即廉洁从政,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秉持廉洁奉公的原则,做到清正廉洁、奉公守法、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保持政治上的清明和廉洁。

在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的记载,将“廉”作为考察官吏的重要标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廉政主张。儒家倡导“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强调为官者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以道德感化民众;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认为官员应廉洁奉公,为百姓谋福祉;法家则强调以法治国,通过严刑峻法来惩治腐败行为,维护政治清明。

秦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廉政制度,如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监察制度,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同时,汉代还推行了“举孝廉”制度,将廉洁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之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廉政建设。

唐宋时期,廉政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唐代制定了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将廉政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官员的升迁奖惩直接挂钩。同时,唐代还加强了对官员的法律约束,制定了《唐律疏议》等法律法规,对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惩处措施。宋代则注重通过道德教化来培养官员的廉政意识,大力倡导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官员要修身养性、廉洁自律。此外,宋代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察制度,御史台和谏院相互配合,对官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明清时期,廉政建设依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明代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制定了严苛的法律,对贪污受贿行为绝不姑息,甚至采用剥皮实草等残酷手段来震慑腐败分子。同时,明代还建立了厂卫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特务监视,以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清代在继承明代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官员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密折制度等方式,让皇帝能够直接了解官员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腐败问题。

然而,古代的廉政建设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且往往受到封建专制制度、人治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但其中一些有益的思想和制度,如重视道德修养、加强监察监督、严惩腐败行为等,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近现代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注重加强廉政教育,制定严格的纪律规定,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行为,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反腐败斗争,如“三反”“五反”运动等,严厉打击了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违法违纪行为,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保持了党和国家机关的清正廉洁,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党在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了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治乱,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廉政建设始终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强新时代的廉政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廉政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生命,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

廉洁从政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坚守廉洁底线,党员干部才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真正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反,如果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就会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加强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在新时代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廉政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廉政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廉政建设能够优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廉政建设有助于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通过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权力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廉政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腐败行为不仅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还会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正常的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廉政建设,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廉洁的政府能够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同时,廉政建设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的动力。

三、当前廉政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淡薄

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对廉洁从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一些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滥用职权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会被发现,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腐败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和隐蔽化。一些人利用电子支付、金融衍生品等现代工具进行洗钱、转移资产等活动,使腐败行为更加难以察觉。同时,腐败行为还常常隐藏在看似合法的商业活动背后,如通过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方式,为特定企业或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利益。

(三)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些监督制度还不够细化和具体,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存在监督空白和重复监督的现象;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环节,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此外,社会监督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

1.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习党的历史、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等,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激发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