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示精神,重点谋划养老养生重大领域产业,全面推动温泉旅游医养养老产业发展,将天洲打造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京畿福地。
一、抓服务建设,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为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建设,建设完善了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服务站65个,面积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所有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已全部投入运行,主城区覆盖率100%。
一是开展养老精细化管理服务。一方面,天洲以社区为单位成立入户调查组,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进行精准摸排,根据服务需求建立了老年人服务信息台账,为每个服务站配齐了站长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每个服务中心(站)至少2名社区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对专职日间照料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老年急救常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礼仪接待等,提升了专职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素质。
二是加快推进全区老年志愿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益善缘“时间银行”公益平台数据,吸收了一批乐于无私奉献的低龄老人、中青年群众参与到志愿队伍中来,队伍自建立以来,开展了上门探望精神慰藉、上门义诊等助老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喜爱。目前我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共2611人,储入“时间银行”服务时间已达4047小时。
三是谋划“社区大食堂”试点。3月,有幸与市局领导一同到北京西城区考察调研,交流中,我区也受到了启发,在面对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天洲65个服务站(中心)均有“六助”功能,但在“助餐”方面是一个桎梏。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并征得区领导同意后,区民政局对社区食堂试点工作进行了谋划。在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原则上,依托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服务站(点)等服务设施,辐射五至十分钟的生活圈开展“助餐”。通过整合其他社会资源、合作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导诚信规范的社会餐饮服务单位或其他社会单位建设社区食堂,以解决特困失能、低保、建档困难家庭老人和重疾重残人员,及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助餐服务需求为重点,设置相对独立的老年就餐区域。同时,进一步扩大助餐服务覆盖面和受益人群,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水平。预计2023年底,初步建立多元主体参与、覆盖全区的社区食堂网络,建成集中用餐和配送到户相结合的助餐服务体系,为在辖区生活、工作的居民提供更加实惠、安全、便捷的订餐、就餐、送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