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是一门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必然要求。举办这次应急管理培训班,对于提升全市应急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中省各项决策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底线思维谋划和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连续三年评为全省应急管理先进市,连续五年荣获省应急网站信息报送先进单位,有力地保障了“四个X”建设。
当前,我市的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全市依然处在突发事件易发期。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领域问题交织、渗透、叠加、传导,酝酿着现实和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极易以突发事件的形式爆发出来,或者在发生灾情、险情、疫情、警情时显现出来。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有X处,威胁人口X人。煤矿企业X处,多属高瓦斯矿井,安全风险等级较高,每天约有X万人在煤矿、建筑工地等高危环境下工作,X余名矿工在井下作业,安全防控难度较大。X条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每天约有X余辆危化品重型车辆穿梭,X万余人在省级以上公路上行驶和乘车,交通事故在生产安全事故中占比X%,道路交通安全不容乐观。全市危化品经营企业X家,城市天然气供气管道X多公里,用户X万户;有X条油气输送管线纵贯全境,总里程达X公里,通过X个区县X个镇办X个行政村,运行均在X年以上,隐患线长点多,凸显整治难题。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确定性增加。同时因征地拆迁、采空区搬迁、环境污染、非法集资、就业安置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加之新媒体广泛普及,突发事件负面信息影响范围广、处置难度大。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准确把握,认真防范,做好应对准备。下面,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着力推进应急体制机制建设。一要切实解决各级应急管理队伍力量不足问题。各区县要选配X―X名专职人员,市级各部门要明确X名专兼职人员,乡镇街办要逐步完善应急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这一点,培训完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督查,要落实。二要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专项经费、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和重点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三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应急管理从事件驱动向目标拉动转变,从解决局部缺陷向解决系统脆弱性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主导、社会全面参与”转变。培训结束后,各区县、各部门要针对明年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经费安排意见,列入明年预算。
二、着力推进应急值守专业化建设。应急值守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承担着协助领导同志指挥协调的重大责任。应急值守平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级值守人员不但要求政治素质高,而且要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要熟练操作相关设施、设备。要严格按照三级值守要求,坚持X小时值守应急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准确地上报突发事件信息,传达上级的指示命令,迅速处置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
三、着力推进应急预案精细化建设。要树立预案就是法规的思想。按照《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把管用、好用作为检验、评价应急预案的根本标准,及时修订各类预案,提高应急预案各要素的科学配置,使其关键要素最高化,功能最大化,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一险一案”,科学管用。将预案演练经费纳入预算。研究制定演练导则,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要紧贴事件处置需要,增强实战性,像救援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救援,把演练变成一种本能反应,切实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着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多元化建设。要建立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类别齐全、专兼合作、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